荥经云峰寺的“一团和气”释源

 新闻资讯     |      2024-01-25 16:31

  荥经云峰寺的“一团和气”释源在荥经县的云峰寺内,有一个小小的石像镶嵌在大雄宝殿旁的石壁上。石像呈椭园形,直径约20厘米;一人面带微笑,盘腿而坐,双手持一扇面,上书“壹團和氣”。风吹雨打中,身上长出了一层绿苔,与周围隔为一体。如果没有人指引,是不会感觉到它的存在的。

  石像虽小,但蕴含很多故事,也有很丰富寓意。要了解它的内涵,得先从成化帝朱见深说起。

  《一团和气图》为成化帝登基不久绘制,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。此图之妙在于,如果你不细看,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尊面带笑容的弥勒佛。当你细看时,竟然是三人合一。左边是头戴道冠的老者,右边是头扎方巾的儒士,这二人各执扇面的一端,团膝而坐,相视而笑;而居中间者,两手分别搭在一道一儒的肩上,手捻佛珠,是为释家门人。这构思巧妙,人物造型诙谐的作品,正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中庸思想,即儒、释、道三教和平共处,“三教合一”。

  《一团和气图》作于成化元年(1465)六月初一,当时朱见深18岁。虽然年龄不大,但经历非常,从“土木堡之变”到“夺门之变”,再到“石曹之乱”;从自己的由立到废,再由废再立而为帝,朱见深见证了什么是皇家无情,也见证了权力是天底下最毒的药!

  既然坐上了皇位,就当成为明君,创建大明盛世。如何实现自己的野望呢?当如他自己在图赞中所述,“合三人以为一,达一心之无二。忘彼此之是非,蔼一团之和气。”“和以召和,明良其类。以此同事事必成,以此建功功备。”《一团和气图》彰显的不仅是成化帝的艺术水平,更蕴含了他的“三教一体,九流一源;百家一理,万法一门,內外合流,友好相处”的治国理念。

  开善寺位于荥经县城内,建成于明成化十八年(1482年)十二月,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五百余载风吹雨打,历史与艺术的叠加,让它显得更加耀眼。

  开善寺使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是金丝楠木,现存正殿叫成化殿,阑额上精工雕刻有龙凤图案,庄重,气派,这在当时都是僭越。但荥经人说,修这个寺的目的,是便于荥经官民就近为成化帝祈福。有了这个堂而皇之的理由,就够资格用皇木,也有资格雕龙刻凤。

  相传,东晋高僧慧远,曾在庐山西北山麓的东林寺中潜心研究佛法,为表示决心,就以寺前的虎溪为界,立一誓约:“影不出户,迹不入俗,送客不过虎溪桥。”

  有一天,诗人陶渊明和道士陆修静到访,三人谈得投契,不觉天色已晚,慧远送出山门,怎奈谈兴正浓,边走边谈,送了一程又一程。忽听山崖密林中虎啸风生,悚然发现,早已越过虎溪界了。于是三人抱团大笑,执礼作别。

  “虎溪三笑”之说始自唐代,这是一个历史的意像,但它反映的是中国人的一种宗教理念,所以得到了后世的认可,成为来者的愿景。据说,后人在他们分手处修建“三笑亭”,以示纪念。亭上有一联:“桥跨虎溪,三教三源流,三人三笑语;莲开僧舍,一花一世界,一叶一如来。”从宋代开始,历代画家皆有《三笑图》或《莲社图》一类的作品,可见诗人和艺术家们对莲社以及“虎溪三笑”的传说也是非常笃信和迷恋的。

  《一团和气图》石刻体现的是云峰寺儒、释、道三教合一的特征,体现了以开善寺、云峰寺为代表的宗教界人士的包容心态,成为荥经地方官民的治世理念,它穿越500年的历史时空,与和谐社会的精神相呼应。

  我们尊重原创,尊重版权,热爱分享。但是有些时候我们编辑采用网络图片时,无法在第一时间联系到图片作者,如有侵权我们深感歉意,请联系我们,一定妥善解决。

  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  马斯克再夸中国车企:全球最具竞争力,若没贸易壁垒能干掉世界上大多数车企

  新加坡“逃税”新套路:全款买公寓放子女名下,孩子却每月要给父母交房租!

  【带你看展】从小镇青年到巴洛克的奇迹,卡拉瓦乔一生都在黑暗中寻找那道光

  “打针脸”对比天然脸?《庆余年2》暴露人间线岁林忆莲或将复出,港媒曝4月将登台演出,曾连发9条动态晒近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