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新闻奖研讨会主题分享:新闻工作创新的路径、方式和手段1月11日,中国新闻奖研讨会在两江新区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。会上,中国新闻奖获奖单位代表、中国新闻奖审核委员会代表、中国新闻奖评委代表分别作主题发言。
人民日报社研究部副主任王刚表示,人民网“跟着总书记看中国”融媒系列报道组织编辑、记者,深入31个省市自治区的田间地头、工厂车间、科研现场、社区家庭,沉浸式、蹲点式采访拍摄,制作系列微纪录片31期,推出图文报道100多篇。好记者与好报道相互成就,制作色香味俱全的“新闻大餐”,需要写作团队集中在一起凝聚智慧。今后,人民日报将努力培养更多专家型记者,争取涌现更多的上连党心、下接民心的精品力作。
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刘晓龙表示,总台深刻认识正面宣传、舆论监督的统一性,推出和办好一系列调查类、评论类的栏目节目,把群众“喜欢、不喜欢”“爱看、不爱看”作为出发点,用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可视化呈现、互动化传播上做文章,以主流价值强化舆论引领。总台将继续以“钉钉子”的精神,“日日新”的勇气,更加有力有效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,生生不息地在时代影像标尺上烙下更多突出印记,奋发有为地记录新征程,讴歌新时代,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体现代化国家,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,提供坚强思想保证、强大的精神力量、有力的文化条件。
江苏新华日报社社长双传学表示,要想在推动媒体深度融合中增进传播力,媒体融合是新时代的必答题。将树牢互联网思维,遵循新闻传播规律,不断提升传播的精度和效度,主流媒体优质内容才能行稳致远。在舆论理论同频共振中提升引导力,做到强化评论矩阵,推出系列周刊,以分众化、深阅读提高新闻能见度。同时,把新闻栏目迁移至线下,走进高效、企业、社区和乡村,打通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。
重庆华龙网集团总编辑周秋含表示,全媒体时代“内容为王”依然是亘古不变的黄金法则。地方媒体要在中国新闻奖竞技场上不缺席,要树立“无策划、不精彩”的思维。华龙网建立了常态化策划机制,年初下发新闻日历表,明确中央和当地重点中心工作,确定重点项目;重大项目提前半年立项,与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联手策划、跨界合作;全年动态更新选题库,确保重点不遗漏,尤其重视内容本身的“硬核”和内涵,做到小切口、大情怀、视角独特、内容厚重、生动鲜活。在操作执行上,学习创新全员化,做到年年有重点,年年出精品。
中宣部新闻阅评小组组长曹焕荣表示,重庆日报一等奖评论《致敬重庆 致敬人民》有两点令人印象深刻,一是“小段加碎句”,在当今媒体格局下,适应了快节奏碎片化轻阅读;二是故事加评论,以此撑起对重庆城市精神的诠释,是一种提高评论吸引力感染力的探索。
第33届中国新闻奖评委代表、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陆绍阳表示,拿中国新闻奖要有三个“经得起”,即经得起受众、专家、时间的检验。创作出好的作品,需要“蹲下去、深下去、融进去”,记者要蹲到现场去,蹲到有历史记忆和时代烙印的地方去。记者要“深下去”,变成一个发现者。记者要 “融进去”,尝试用一个新的组合,样式上从单一走向复合,叙事上从封闭走向开放,表现手法从传统走向传统和现代结合。做到“蹲下去、深下去、融进去”,一定能让作品有一个质量上的保证。
中国新闻奖研讨活动 两江新区党工委宣传部部长杜术林:以数字变革 打造“三智”融合传播体系